會議議程

10/21 (FRI) 議程
國立交通大學浩然國際會議廳 A廳 國立交通大學浩然國際會議廳 B廳
09:30 報    到
10:00 【開 幕 式】
主持人: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郭良文院長
10:30 KEYNOTE SPEECH

Nancy Guy (University of California, San Diego)
Magic in Performance: Beverly Sills in the Moment as a Case Study
12:00 午    餐
13:30 5A1 專題討論一
【典藏、傳播科技與音樂學研究】
5B1 專題討論二
【跨國史與亞洲觀點下的音樂歷史敘述】
郭良文(國立交通大學)、
林素甘(淡江大學):
雅美(達悟)歌謠的數位典藏與應用

黃均人(國立臺灣師範大學):
數位化? 數位典藏? 音樂有聲遺產保存的重現或再生

陳峙維(國立臺灣大學):
媒體在音樂活動中所扮演角色及應用—以「錄音」為例
楊建章(國立臺灣大學):
The Absent Hero: On Bunya Koh’s Unfinished Musical Journey and His Incomplete Project of Modernity

山內文登(國立臺灣大學):
The Question of Japan’s Asianism and East Asian Music History

金立群(國立交通大學):
Transnational Music Historiography: Ideological or Critical? Post-War Austria, Central Europe, Asianism

與談人:張隆志、吳叡人(中央研究院)
15:00 茶    敘
15:30 5A2【風格與詮釋】
主持人:錢善華(國立臺灣師範大學)
5B2【性別.展演.宗教】
主持人:溫秋菊(國立臺北藝術大學)
陳希茹(國立高雄師範大學):
斷片與「內心獨白」——以林姆的《賀德齡斷片》為例

謝斐紋(國立臺南藝術大學):
波西米亞風的作品特質——音樂、藝術與生活

方興華(國立臺南大學):
Ernst-Lothar von Knorr (1896-1973) 作品目錄及室內樂作品選輯研究
李婧慧(國立臺北藝術大學):
巴里島中烏布(Ubud Tengah)婦女克差(kecak)之創新與性別問題探究

高雅俐(國立交通大學):
日治時期菁英階層婦女的音樂與宗教生活——以林獻堂與高長家族為例
16:30
~
17:30
2012臺灣音樂學論壇學術小組成立大會



10/22 (SAT) 議程
國立交通大學浩然國際會議廳 A廳 國立交通大學浩然國際會議廳 B廳
09:00 報    到
09:30 6A1【心理.情感.語言】
主持人:曾瀚霈(國立中央大學)
6B1【國族想像】
主持人:王育雯(國立臺灣大學)
蔡振家(國立臺灣大學):
渴望.解決.酬賞系統——終止式的音樂心理學研究

林靖雅(輔仁大學):
文藝復興矯飾主義於音樂的展現——談查理諾與伽利略對音樂情感的表達觀點

張耀邦(國立臺灣大學):
當代電子音樂作品中樂曲張力營造之初探——以György Ligeti的作品為例
趙慧璿(國科會人文中心):
樂響帝國,樂響殖民地——臺灣神社祭的聲音風景

蔡和儒(國立交通大學):
聆聽中的國族——臺灣國樂初期 (1949-1966) 在廣播電臺的發展

許芳瑜(國立交通大學):
戰爭遺緒、郎朗——以「歐胡會」國宴鋼琴曲〈我的祖國〉試論策略性/中國民族主義
10:30 茶    敘
11:00 6A2【媒體.媒介.美學】
主持人:馬定一(東吳大學)
6B2【社會視角】
主持人:江玉玲(東吳大學)
劉彥玲(College of Charleston, 國立交通大學):
器樂曲的「兩個事實」——從Franz Brendel對標題音樂的看法解讀十九世紀中期的美學爭論

謝杰廷(國立臺灣大學):
密碼與機器,身體與感知——一個西方藝術音樂的媒介觀點初探

林美如(國立臺灣大學):
Lady Gaga MV中的總體藝術觀呈現
何家欣(臺北市立教育大學):
音樂創作於西方民權社會結構衝擊下之演變

羅仕謙(國立交通大學):
城市的音樂,音樂的城市——以宋詞探究宋代城市音樂生活樣貌

潘韻如(國立交通大學):
自“The Enigma of Parsifal”看Alain Badiou的Wagner
12:00 午    餐
13:30 6A3 專題討論三
【地理資訊科學GIScience與音樂學研究】
6B3 專題討論四
【1930年代臺灣音樂史料與研究】
石計生(東吳大學)、
邱婉婷(國立臺灣大學)、
朱思樺(東吳大學):
台灣歌謠作為一種「時代盛行曲」——紀露霞演唱生命史與媒介迴路流傳的文化探究
王櫻芬(國立臺灣大學):
張福興的音樂觀與音樂實踐

范揚坤(國立臺南藝術大學):
出自淤沈或漂浮間的片段——從《新聲律啟蒙》所見音樂戲曲印象

石婉舜(國立清華大學):
跨越鴻溝,還是舉步難前?——日治中期的戲劇改良論述與新劇創作的音樂元素運用

與談人:陳培豐(中央研究院)
15:00 茶    敘
15:30 6A4【東亞視域】
主持人:羅基敏(國立師範大學)
6B4【宗教議題】
主持人:蔡宗德(國立臺南藝術大學)
連憲升(國立屏東教育大學):
武滿徹之外——日本戰後傑出世代作曲三家論

李雅貞(University of Sheffield):
陳其鋼1995-2008年的音樂創作——跨文化美學、民族主義、翻譯的現代性、性別與政治

吳璧如(東海大學):
臺灣作曲家賴德和《鄉音系列》作品中所呈現之文化意涵
江玉玲(東吳大學):
從姚斯的接受理論探討臺語聖詩的涵化現象

林則雄(建國科技大學):
Chinese Buddhist Songs of the Early 20th Century in Shanghai

王珮琪(國立臺北藝術大學):
來自遙遠時代的聲響——西方音樂史上最早的女性作曲家Kassia的拜占庭讚美詩
16:30
~
17:00
綜合座談暨閉幕式